7月23日,中国社科大公管学院税务硕士教育中心通过腾讯会议形式召开了“税务硕士培养方案修订暨教学培养工作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共邀请到17位授课教师及导师代表参会,大家围绕税务硕士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设计与安排、教学与培养等议题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为我校税务硕士培养质量的提升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
我中心召开2020年税务硕士培养方案修订暨教学培养工作研讨会
研讨会伊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林维教授致辞。林维副校长首先对各位授课教师和导师一年来,尤其是疫情以来辛苦并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肯定和感谢。他指出,有理论水平、能进行学术思考和研究的税务硕士会更受欢迎,因而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应强调学术标准和教学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对学术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并重;要更加关注税收前沿,使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培养模式、课程内容设置和丰富税收实践相结合,重视将行业发展的制高点、创新点等内容在教学培养中的体现;强调授课教师和导师队伍要吸收和融合来自政府、企业以及专业服务机构等层面的杰出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给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培养,进一步突显社科大税务硕士的研究能力和实务水平;鉴于实习实践对于学生实务和动手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应进一步重视对学生校外实习实践过程的监管;强调税务专业人才培养要拓展国际视野,适应全球化、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并促使税收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在国际比较中得以深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林维教授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李为人,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税务硕士教育中心专任教师孙晓汇报了社科大税务专硕培养方案及一年来的教学培养工作情况。社科大税务专硕的培养方案是参照全国税务硕士教指委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并结合社科大的实际情况与特色设置的,共开设了22门课程,其中公共必修课2门、专业必修课9门、专业选修课11门,社科大税务专硕的培养格外注重实践性和市场需求。同时注重广泛吸取老师和学生们的意见,综合双方的建议和反馈做出相关内容的调整。此次研讨会主要就课程设置、开设时间、课时安排等内容是否需要做出调整与完善进行探讨。
李为人、孙晓老师汇报我中心税务硕士培养方案修订与教学培养相关情况
接下来的研讨环节中,与会教师及导师代表就社科大税务专硕教学培养相关工作提出建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丁芸教授建议,专业方向选择可以是开放性的,纳税评估、税收风险、纳税遵从等课程要有机结合,特别是评估和风险的结合,相互结合中还要各有侧重。中国税务学会学委会副秘书长焦瑞进老师认为,《国际避税与反避税》和《国际税收》内容相关度高,建议将二者有机结合;课程设置应注重加强与实务内容的融合。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何杨教授建议在学生入学前开设或指定相关的先修课程,让跨专业的学生提升专业基础;建议将税务研究与写作课程设置在第一学期,以尽早提升学生的写作功底,有助于其更好地参与科研活动,在第二学期可以配合学生的学位论文开题,再安排几场讲座。
丁芸、焦瑞进、何杨老师围绕培养方案修订提出意见建议
北京鹏祖税务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朱鹏祖老师认为,税务争议分为行政争议和司法争议,税务案例可以分为筹划案例、行政争议案例、司法案例,可考虑将税务争议和税务案例进行交叉、融合,以拓宽学生思维问题的角度,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张春平老师建议采用课程模块制,比如基础课模块、税收管理模块、涉税服务模块、国际税收模块等等;各模块可以根据税收理论和实践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以满足教学培养的的需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刘颖教授建议将专业方向划分为税收政策与管理、企业税务与税务筹划和国际税收三个方面;建议由税务硕士教育中心协调并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和预期,并相应完善课程设置与安排。以中国税制课程为例,目标定位是研究视角,还是实务视角,亦或是考试视角,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和预期是不同的,因而需要进一步厘清和明确。
朱鹏祖、张春平、刘颖老师围绕培养方案修订提出意见建议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奚卫华教授建议设立若干课程模块或课程群,并由专门的授课老师牵头负责某课程模块或课程群的设置;建议为部分新生开设先修课,以弥补基础知识;结合学生就业去向开设若干行业税收课程,比如针对房地产、金融、建安等行业,将财税知识和行业特点相结合。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郝琳琳教授认为,金融税法作为实务课程不能以传统的部门法的划分方式来做明确分类;建议根据专业方向设置课程,并调整部分课程的学分。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原涉外分局局长邓远军老师建议设置并清楚区分专业方向;将部分课程进行适当压缩,增加选修课将并减少部分课程学分;增加实习学分,加大对实习的考核;可以在税务研究与写作课程中适当增加公文写作内容;税务案例课程可以用专题的形式呈现,应着重突出其典型性。
奚卫华、郝琳琳、邓远军老师就课程设置和教学培养发表意见建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曹静韬教授建议必修课中保留反映税收基本框架的课程,将其余课程放在选修课体系中;针对专业基础较差的同学,在考核评价中提高标准;赞成将税收协定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设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法学院汤洁茵副教授建议学生选修法学院的有关课程,也可以考虑请法学专业老师开设法学基础课程,以夯实学生相关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刘东生老师认为,培养方案中财务类课程高级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课时安排比较充分;建议继续引导同学们立足企业来分析行业,立足微观来分析宏观。
曹静韬、汤洁茵、刘东生老师就课程设置和教学培养发表意见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韩莉老师建议2020级新生可以尝试继续以论文写作作为某些课程的考核方式;实务板块的财务分析与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密切相关,需让学生不断了解财务,通过提高财务分析能力推进对税务的学习。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王艳茹教授认为,资本运营、并购重组在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中都有所涉及,这些知识对于引导学生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高阶思维,把学生培养成高层次的人才,都是非常必要的。
韩莉、王艳茹、王怡璞老师就课程设置和教学培养发表意见建议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税务管理系王怡璞副教授建议能否在专业选修课的安排上体现不同的研究方向。比如税收大数据方向,包括量化分析、数据分析等,当今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若单独将税收大数据列出,可以展现办学亮点。同时建议从实务视角关注企业税收相关课程,包括企业财务管理、税务会计、金融税收法律、税收律师实务等,这些课程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非常重要。由于目前税务专硕的案例论文越来越受到重视,建议在论文写作方面细分出具体的方向,如案例论文写作,逐渐培养学生的规范性案例写作。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研讨,中国社科大税务硕士培养方案修订暨教学培养工作研讨会顺利结束。学校领导、授课教师及导师代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动向、税收前沿理论发展、税收教学实践活动等多方面内容,为中国社科大税务硕士的教学培养工作提供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对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和优化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议最后,李为人副院长代表公管学院和税务中心全体师生向各位领导、老师一直以来对社科大税务专硕教育培养工作的关心、指导和参与表示衷心感谢,相信在各位领导、老师的参与和支持下,社科大税务硕士项目一定会越办越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