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湖北人,春节以来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在湖北十堰家里居家抗疫,全家人状态都很好。距离十堰400多公里,就是新冠疫情爆发的中心—武汉。这座城市对于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感情。
2019年6月27日是我最近一次去武汉,即便大学四年都在武汉,我到现在都还没有去武汉大学看过樱花,没有去户部巷吃过小吃,更是没有去过黄鹤楼感受崔颢笔下的历历晴川。我总觉得这些高度商业化的旅游打卡地点并不能真正让人感受到武汉的城市气息,我更喜欢跟着武汉本地的同学去各种小巷道里尝一尝比蔡林记更正宗的热干面,比周黑鸭更好吃的小零嘴儿。湖北人“过早”的吃食样式繁多,在武汉这个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更是被发展到可以贯穿我们的一整天。离开武汉的时候我跟同学说,光谷地下商场终究还是比我们慢了一步,四年前来的时候项目启动,现在我们都要离开这里了它还没修完,未来也不知道还会不会来武汉看一看。
2019年12月30日,武汉出现“疑似SARS”的新闻让我时隔半年再次关注到这座城市,微博上微信里,我似乎可以感受到这个城市隐隐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家开始有些害怕,这种情绪通过互联网也传给了当时远在北京的我,迅速跟家人联系让他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2020年1月21日,那天离农历新年只有三天了,那天也是我最后一次外出。街上还并没有多少人戴口罩,过年的气氛掩盖着一切,但是恐慌的情绪却已经在整个互联网蔓延,我与朋友的逛街游玩变成了相互提醒最新的各项新冠肺炎消息,武汉变成了什么样子,未来可能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不可想象更不敢相信这会变成现实。视线离开手机,抬头看到街边红火的火锅店,这是楚门的世界吗?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谁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快,或者说,谁也没有想到会这么严重,疫情就好像燎原的野火,烧遍了半个中国,疑似、确诊、死亡、病床、感染、请战、驰援、奔赴……滚动的新闻中,这些词语刺激着神经,让人在绝望与希望中感受到生命的沉重。“我的城市生病了,但是我们会治好她,还是欢迎您以后再来武汉”,24日一早看到的这句话,让我突然鼻子一酸,寄居四年的地方,变得熟悉又陌生,空无人烟的街道,人满为患的医院,这个往日熙熙攘攘的城市仿佛被摁下了暂停键。
2020年2月29日,一个多月过去了,武汉在被拯救中,我们也看到了太多的感动。火神山医院日夜加班的工人、方舱医院带着病人跳舞的医生、医生手上的冻疮和脸上的压痕,这一切是武汉正在遭受的苦难缩影,也是大公无私的品格勋章。在脚不沾地的忙碌中,有一名护士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想看一看武汉的樱花,我突然意识到,当我口中的旅游打卡地点已然成为城市象征的时候,或许它所承载的已不仅是创造经济收入这个意义,更包含了许多人的向往和寄托。
这个病中的城市现在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但是她终会变好的,期待有一日樱花绽放,户部巷里小贩穿梭,登上黄鹤楼去看看那萋萋芳草、历历晴川。
供稿:2019级税务硕士 谢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