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8日下午1点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财政学系主任刘怡老师应我中心邀请,在教学楼201教室为我中心2017级全体学生进行了题为 “个人所得税的几个问题”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我中心付扬老师主持。全体同学对刘老师百忙之中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感谢。
刘怡老师做主题为“个人所得税的几个问题“的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刘老师从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出发,引出此次讲座的主题——个人所得税。
接下来,刘老师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税制概况,通过对个人所得税历史演进和与主要OECD国家进行对比,不难发现我国所得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较低。当然从1995年和2014年的税收收入的构成来看,个人所得税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第二部分针对“所得是合适的课税对象吗”这一问题,老师论述了所得比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更能体现纳税人的支付能力,所以对所得进行课税更符合税收的公平原则。第三部分刘老师从效率标准分析了个人所得税的优势,通过对超额负担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以及考虑到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老师指出对弹性小的要素征更多的税较为符合效率原则。第四部分,老师引入“受益说”、“能力说”两种理论,着重从公平标准阐述了个人所得税的优势,带领同学们思考“累进是促进公平的有效手段”这一理论所面临的三个挑战和其他促进公平的更为根本的手段。最后一部分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思路,老师从税基、税率的数目、最高税率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未来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向:首先是个人所得税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税制的推进,其次是实行以家庭为纳税单位,最后是对教育支出、养老支出、个人购买第一套住房的贷款利息支出和大病支出等进行特殊扣除。
最后,刘老师对今天讲座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建议同学们在思考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方向和改革方案是否可行的时候一定要立足于最优理论。此次讲座让全体同学对于个人所得税有了深入的了解,尤其是老师严谨的理论分析,让所有同学都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