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7日上午9点,我中心2016级研究生聆听了题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财税政策分析”的专题讲座,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党委书记、财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历史系闫坤教授。
阎坤教授为同学们进行“当前宏观经济与财税政策分析”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闫坤教授通过整体判断当前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形势,,对我国的经济情况尤其是供给侧改革的开展进行了详尽分析。从财政运行的角度指出当前我国改革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若干可行建议。
讲座伊始,闫坤教授从国际化视角给同学们分析了美国、欧洲、日本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目前经济发展尤其是结构性改革方面的现状。她认为,美国向实体经济回归的经济性改革并未见实质性成效,欧元区基于货币政策的结构性改革略有走偏,日本的“安倍经济学”虽使长期低迷的国内经济初见起色,但结构性改革被忽视,其效力并未得到有效发挥。而对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言,结构性改革已受到各国关注,但若使改革效力最大化,各新兴国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上半节课,闫坤教授以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历为同学们阐述了目前世界经济局势,使同学们对于全球经济形势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紧接着,闫坤教授将视角从国际转向国内,具体分析了我国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闫坤教授指出,在世界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的情况下,我国GDP仍能够保持6.7%的速度增长,原因在于我国实施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闫坤教授用详实的数据从供给、需求等方面证实改革成效,让同学们对我国目前的改革成效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
接下来,闫坤教授从公共财政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结构性改革情况,通过分析2016年前三季度财政收入,概括指出我国目前财政运行的特点:第一,我国实现稳增长的宏观调控目标的压力仍然很大;第二,在公共预算收入方面,中央和地方收入格局调整,央地收入增速差距减小;第三,营改增减税降负效应进一步显现,房地产交易活跃带来相关税收进一步增长;第四,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逐季回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跨越式增长。
最后,闫坤教授针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能提升的问题提出了若干财政政策建议。她强调,结构性改革需找准“痛点”,先治“最要命的病”,具体来说,就是即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全面优化升级。又要国家出台统一的财税支持方案和出台更细致的支持创业创新的一揽子财税政策,处理好政府与“四新”的财税关系,选择具体的财税工具对“四新”加以支持。
上午11点半,本次讲座圆满结束。闫坤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同学们分析了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用深入浅出的讲解给同学们解答了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的重要难题。通过一上午的讲座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国家目前的经济形势以及财政政策走向,为今后的学习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