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消息 > 正文

我院参加2011年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文理科工作研讨会

时间:2011-11-25 浏览量: 作者:

(文章来源:院办公室)

11月5日,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文理科工作研讨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在河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文理科工作委员会主办,河南大学承办,我院教务处处长杨燕、MBA教育中心执行副主任赵卫星、学位办周永瑞等参加会议。

会议以“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改革与统筹发展”为主题,聚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由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等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以及国内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育专家作了专题报告,100多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代表分组交流了研究生教育的经验及问题。

会上,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发表了致辞,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介新、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訾新建等领导简要介绍了河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情况。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议秘书处主任廖晓玲介绍了联席会及其开展的主要工作,通报了联席会2011年年会的精神,并提出了近期工作的设想。

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文理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岱在大会讲话时强调,经过三十多年的历程,我国已发展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但还不是研究生教育强国,因此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做深入交流,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李军介绍说,我国将在加大研究生教育投入的同时,实施一系列重大的政策调整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在教育规模可能还会继续扩大的情况下,需千方百计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将进一步深化专业学位的管理体制、拨款和收费机制及培养机制改革,促进专业学位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李军主任还提出,广大高校也需思考在现有的政策与环境下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定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管理服务等问题。

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原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皓明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指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学校要变“守势”为“主动”,不能仅仅追求管理上的创新,而要发掘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树立敢于创新的自信心。他认为,现在许多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计划与培养模式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水平。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带着问号进大学,带着句号出大学”的现象已经落伍,学校应培养学生既能自己提出问题,还能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

部分高校代表也在会上做专题发言。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田文晶总结了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发展专业学位教育面临的六大问题,如认识不到位、教师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内部管理体制和质量保障机制不健全、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与行业、企业及社会结合不够紧密、课程体系尚需完善等。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束龙仓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介绍了河海大学的合作教育理论及双三螺旋模型培养模式。在合作教育模式中,河海大学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行了“一年三学期”、“企业工作站”等措施,把教学课程职业化、综合化,采取“校内培养+基地培养”的方式,实行“校内导师+基地导师”的双导师制,依托实践基地丰富的培养资源开展研究生的“顶岗实践”,共同提高和推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处副处长孙富强认为,我国的大部分专业学位的教学组织主体多为以某个一级学科为主构建的学院,或是以某个二级学科为主建构的教学系,师资配备存在着结构性偏差,造成专业学位教育既缺乏能有效规划、建设并组织跨学科领域教师长期稳定参与专业学位教育的主体,又缺乏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享使用的有效机制。

当日下午,大会进行分组交流。我院参会人员与其他高校代表们一起就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如何从学术型向专业型转变、学校如何适应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招生比例的逐步趋同这一结构变化等问题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