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指导教师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张文春
张文春:发达国家税收收入新趋势——解读OECD《2017年度税收收入统计报告》
2017年11月23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2017年度税收收入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税收负担和税收收入正在逐步恢复到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是,各国之间的税制结构有着巨大的差异。
各国的税收负担水平如何进行比较?什么因素导致了全球各国税负水平的差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税收结构是如何变动的?各国的变动趋势如何?报告列举了包括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各级政府税收收入以及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和商品与服务税在整个税制结构中的地位的最新年度数据。
按照这份新年度报告的统计数据,由于源于社会保险税和消费税的收入下降,公司所得税收入占比较低,个人所得税在税制结构中正在发挥出越来重要的作用。
报告显示,从平均来看,随着社会保险税和商品与服务税在全部税收收入中的比例下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对个人所得税收入的依赖程度提高了。个人所得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平均比例从2014年的24.1%增加到了2015年的24.4%,而社会保险税和包括增值税在内的商品与服务税的相应比例出现了略微的下降。按照报告的统计数据,在全球经济危机中显著下降的公司所得税收入没有回复到以前的水平,还是保持在大约8.9%的这一比例。
总的来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的税收收入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的平均值,在2016年再度上升了,达到了34.3%,2015年为34.0%。在提供了2016年初步数据的33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中,20个国家的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上升了,剩下的13个国家出现了下降。
201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最高的国家的前三名分别是丹麦、法国和比利时(分别是45.9%、45.3%和44.2%),最低的三个国家分别是墨西哥、智利和爱尔兰(分别是17.2%、20.4%和23.0%)。除了加拿大、爱沙尼亚、爱尔兰、卢森堡和挪威这5个国家,所有国家的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从全球危机后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最低点的2009年之后,都增长了;大多数(18个成员国)都达到或超过了其危机前的最高比率。
2017年报告也确认了自2008年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税制结构的三个新兴的趋势。
第一,个人所得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率开始下降,从2007年的23.7%下降到2010年23.2%的最低点,然后到2015年逐步增长到24.4%。
第二,相比之下,社会保险税和商品与服务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率在2009年和2010年达到了26.6%和33.0%,然后又稳步下降,到2015年分别跌到了25.8%和32.4%。
第三,公司所得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率在2008年这次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中下跌,从2007年的11.2%降到了2010年8.8%的最低点,且从此之后保持相对稳定,到2015年该比率为8.9%。
2016年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增幅最大的是希腊(2.2%)和荷兰(1.5%),跌幅最大的是奥地利和新西兰,各下跌1个百分点。从平均来看,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显著达到了从1965年以来的最高值,其中在2000年和2007年都分别达到了最高值。
报告的一大特色是,还包括“税收收入的补充指标”一章。这部分内容研究了税收收入占国民收入、人均指标、占全部收入和开支的比率。报告发现,201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税收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的平均值为82%。虽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但税收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率依然低于危机前的水平。
在联邦制国家和单一制国家,2015年的次中央税收收入的比率相对于2014年保持了相对稳定。在联邦制国家中,平均来看,24.6%的收入归属于次中央政府,其中的大约1/3归属于地方政府,其余归属于州政府。在单一制国家,平均11.8%的收入归属于地方政府。政府拥有的社会保障基金在联邦制国家和单一制国家分别占到21.1%和24.4%。